連繫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
持續完善跨境公共交通服務
以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連繫
現時跨界交通
香港現時有10個主要陸路管制站,當中6個為道路過境通道(分別位於深圳灣、落馬洲、文錦渡、沙頭角 、港珠澳大橋及香園圍),另外4個則為鐵路過境通道(分別位於羅湖、落馬洲支線、紅磡及高鐵香港西九龍站 )。
港深之間的跨界陸路客運則可按地埋位置分成三條軸線,分別為西部軸線(深圳灣)、中部軸線(羅湖、落馬洲、落馬洲支線、紅磡、香港西九龍站及文錦渡)和東部軸線(香園圍及沙頭角)。
在2023年,近77%跨界陸路旅客使用中部軸線通道,而西部軸線和東部軸線通道則佔約15%和8%。
三條軸線
|
管制站
|
主要服務走廊
|
西部軸線 |
|
- 香港 – 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、元朗區(包括元朗南發展區)、屯門區
|
中部軸線 |
|
- 香港 – 北區(包括古洞北/粉嶺北新發展區、新田科技城(規劃中)、羅湖/文錦渡一帶(規劃中)、大埔區、東鐵線沿線地區
|
東部軸線 |
|
|
提升跨界運輸設施
- 我們認為在未來興建新邊境管制站或重建現有邊境管制站時,在地理位置和道路空間容許的情況下,可研究為邊境管制站提供多模式連接的可行性。此外,我們鼓勵過境巴士服務應配合個別口岸/邊境管制站的功能而作出相應調整,並通過開放數據平台分享路線和票價資訊,長遠而言便利乘客規劃行程。另一方面,我們會繼續與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探討持續優化高速鐵路服務的措施,尤其提升短途旅客行程安排的彈性。
- 以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為例,設置新一代「運輸交匯樞紐」將結合跨界及本地公共交通服務,擴大港深一小時通勤網絡的覆蓋面,並對接深圳以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運輸網絡。